《旅游学刊》 崔凤军等:机构改革背景下县级文旅局长人格特质研究
来源:产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3-12-20 07:48:55

  (1.台州学院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浙江 台州 318000;2.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摘 要]党的十九大之后,机构改革赋予了文旅部门意识形态、社会管理和经管三重职能,县级文旅局长作为机构改革后深化文旅融合工作任务的“前线总指挥”,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如何明智的选择一位合适的文旅局长,对于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强、能力水平高的干部队伍,深化文旅融合至为关键。人格特质对于人才的预测、选拔与安置等具备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文章采用深度访谈以及分析部分“网红”局长相关报道资料,依据人格特质理论,结合县级文旅部门工作特点,为文旅局长进行精准画像。研究表明,县级文旅局长的人格包含思维品质、领导力、开放性、文化性、情感力、责任感和服务意识7个维度29项要素。同时也发现,“网红”不应该是配置文旅局长的核心变量。相反,由于文旅部门在党政机构中总体仍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更需要既懂意识形态工作规律又懂经济工作规律,既懂文化又懂旅游,既要具有专业相关知识又具有卓越的综合协调能力,既具有深厚资历又具有个人魅力的综合型、复合型管理人才。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格外的重视文化和旅游事业融合发展,构建了文化和旅游工作新的组织体系和管理体制。2018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成立,经过5年多的磨合,文旅融合成效开始显现。与省级以上机构改革不同,县(市、区)一级的机构改革一般是文化、旅游、广电、体育4个部门的重新整合,职能更广泛,意识形态管理、社会管理和经管三重职能属性十分明显,对机构主要负责人综合素养要求大幅度的提升。近来,新疆、四川等地出现了一批“网红”局长,对宣传推广当地文化旅游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也引发了人们对“什么样的局长才是最佳的县级文旅局长”的思考。事实上,作为文旅融合战略直接执行者和“前线总指挥”,县级文旅局长承担着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推进、市场推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等任务,如果文旅局长的个性特点与工作要求不匹配,那么工作往往会力不从心。个性与岗位的匹配程度,在某一些程度上影响着新机构运行的效率和文旅融合体制改革的成效。人格是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性。本研究以人格为切入点,探索与文旅局工作相匹配的县级文旅局长应然的特质,可以为文旅局长的选拔任用提供参考。

  人格是个体在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动机、需要、兴趣等方面独特的整合[1],是决定一个人特有的行为和思想的动力组织[2]。特质理论是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人格研究基础,该理论认为人格由诸多特质构成。特质理论的重点不在于强调把人格分为绝对的几种类型,而是认为存在一些通常的特质维度,每个人在这些特质上有不同的表现,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质表现程度并形成不同的特质构型,从而使个体在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情感关系、做事风格等方面有别于他人[3]。Allport视特质为一种组织架构,每一种特质在人格结构中处于不同的地位,根据所处地位与相互关系,他提出了3种不一样的层次的特质,即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2]。首要特质处于主导性的地位,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方方面面;中心特质由几个彼此相联系的特质组成,虽不起支配作用,但却是诸多行为的决定因素;次要特质则一般指向情感偏好或反应倾向。之后,从Allport首创特质理论到Cattell的16人格因素[4],再到大五人格模型[5],特质理论贯穿着一个基本的假设,即词汇学假设(lexical hypothesis)[6]:人类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过程中会被赋予某一类特定的描述性词汇,这些词汇能够代表适应过程中最需要的方面,于是从词汇中去发现人格特质成为人格研究的重要途径。

  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一直是学界感兴趣的话题。Stogdill 整体分析了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身体特性、社会背景特性、智力特性、个性特征、与工作有关的特性和社交特性[7]。随后,特质理论逐渐应用于领导者的人格研究。其中,大五人格理论的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和经验开放性5个维度致力于解释个体差异[8],例如Conard的研究表明,领导者会更倾向于外向、随和、开放和情绪稳定[9];Schreyer等则综合了人格特质领域的相关理论,关注领导者的特质情商、黑暗人格特质以及以及HEXACO人格因素(即诚实谦逊honestyhumility,情绪化emotionality,外向extraversion,随和agreeableness,认真conscientiousness,开放性openness),以此来评估变革型领导潜力[10]。此外,也有学者研究了领导者个体特质对其行为的影响,例如Scotter和Roglio用大五人格理论分析了领导者不当行为产生的原因[11];Bleidorn的研究表明工作个性更能反映管理者个性特征、岗位胜任力和工作效果[12],从而开启了自然人格与岗位人格的区别研究。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研究者多采用量化的方法开展研究,认为领导干部的责任感、超前的思维能力[13]、情绪稳定性、社交性、自律性、决断性、创新性以及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其最重要的特质[14],外向性、行事风格、情绪性、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最能够预测领导干部的工作成绩[15]。Zhou等研究村干部的人格特质对村庄生态保护的影响时发现,具有随和与神经质特质的干部更有可能采取环保措施[16]。可见,领导者的人格特质涵盖认知、情感、行为、动机等每个方面,与工作成效有密切关系。

  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的职责进行整合,地方文旅机构改革也随之全面展开。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话题”,文旅融合的研究从最初的理论剖析,转向文旅融合以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问题[17-18]。综合比较地方文旅局工作职能①②③发现:县级文旅局的工作包含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涵盖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职能,并涉及与多部门的沟通合作,县级文旅局长岗位的特殊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往的研究中,有关领导特质研究倾向于对人格类型的调查,较少涉及词汇学假设的探索;同时,在领导者人格特质的测量中,视角仅聚焦于某单一维度上,如外向性、魅力型[19]等,缺乏对人格综合性的探究,对特质的层次及组合关系阐述不明。对于县级文旅局长而言,人格特质应与机构改革大背景下文旅局工作特点相适配,体现出掌控文旅事业方面的能力,促进其更好地胜任文旅融合工作。由此,本研究以人格特质理论为基础,依据扎根理论方法[20],通过深度访谈县级文旅局长的行为表现,尝试挖掘与其工作适配较好的人格特质,提供具有本土化解释效力、符合测量学标准的人格特质分析框架,为县级文旅局长的选配提供心理学依据。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访谈、收集“网红”局长资料等,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县级文旅局工作核心特征,依据人格特质理论探讨文旅局长的人格特质。首先,通过深入访谈和资料分析,收集文旅局长在任职期间所做的工作及上级、业内资深研究专家、下属、服务对象的评价,探索与文旅局长工作效果相关的个人特征,例如与其他领导者相同但组合不同的特质、能力和行为等;其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Nvivo12.0 Plus对文本资料做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提取与工作个性有关的特质,构建县级文旅局长人格特质模型。

  样本选择遵循典型性原则。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发源地,浙江省凸显文旅特色与优势,打造“美丽浙江”品牌。2018年以来,深入推动文旅融合实践,选择若干个县开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形成天台山、西湖、雁荡山、江南长城、普陀山、千岛湖、南湖、钱塘江、乌镇、西溪、莫干山等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遍布全省各个角落的文旅业“浙江窗口”,成为国内文旅融合高水平发展的佼佼者。本研究对调研县(市、区)样本点的选取,考虑了当地社会经济情况以及文旅融合发展状况等因素,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浙江北部地区、浙江中部地区和浙江南部地区随机抽取天台、临海、长兴、乐清、仙居等10个县,对这10个县的样本做深度访谈。受访者大致上可以分为5类。(1)县级文旅局长。在文旅部门上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3年),对文旅机构工作目标、要求和职责理解到位,工作绩效明显,得到受众和上级领导认可。(2)主管领导。包括县市区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对本县文旅工作开展实效和文旅局长做综合评价。(3)高校文旅领域资深研究者。从事文化和旅游专业,并且在该领域具备比较好的研究成果,能从理论层面进行专业指导和评价。(4)文旅机构工作人员及下属(包含负责旅游工作的乡镇领导)。属于文旅局专业管理机构和辅助机构的工作人员,对文旅融合的工作开展更为熟悉,对局长的特质了解更为直接,能从制度落实的层面为访谈提供丰富内容。(5)文化旅游领域的企业高管。从客户端的角度,对访谈的编码信息进行反馈。同时,研究加入“网红”局长网络报道材料6份① ② ③ ④ ⑤ ⑥,对访谈资料做充实。受访者信息见表1。

  访谈内容最重要的包含文旅融合背景信息、文旅工作定位与特点、关键事件及解决、人格特质的作用和理想人格设想5个方面。访谈问题示例:(1)作为局长,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您性格中的哪些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问题的解决;(2)您觉得工作中,还有哪些个性特征是您特别需要具备的;(3)您觉得理想的文旅局长应该具备哪一些重要的、典型的特质。研究充分的利用接受访问的人在工作中认为最重要的人格特质,来探索文旅工作开展和典型事件处理的过程中人格特质对工作的推动作用,挖掘文旅局长人格的关键要素。

  访谈时间跨度为2022年1—7月。访谈前,通过电话与网络等形式沟通,让访谈对象对访谈内容充分熟悉和理解,以提高数据收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访谈过程中,每位访谈对象的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以笔记形式进行重点语句的记录,补充访谈中对象的语调、表情及反应等信息,在对方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录音;访谈完成后,及时将录音资料文本化。在访谈到第21位对象时,无显著的新概念出现,新的受访者叙述内容与之前的受访者叙述内容慢慢的出现相似或重叠;持续访谈到第24位受访者时,仍然没有新概念出现,停止访谈。对24位访谈对象的内容做R1到R24的排序和编码,形成8.8万字的访谈信息;同时,利用互联网查找近两年新闻中有关“网红”文旅局长的报道6份,整理出1.9万字作为文旅局长理想人格的补充材料来分析。

  参照Bowen根据扎根理论研究的要求[21],进行数据搜集、编码、理论抽样、持续比较等操作,编码结束邀请4位访谈对象对结果进行反馈和补充,他们对研究结论具备比较好的认同。另外,选取两位访谈对象做补充访谈,对访谈资料和6份新闻报道中涉及人格特质的信息进行开放性编码;随后邀请文化和旅游企业的高管两名,随机选取4份资料做补充访谈。结果显示,没再次出现范畴无法包含的情况,确认达到理论饱和[22]。

  2.3.1 县级文旅局工作特征对局长的要求基于县级文旅局的特征对局长的理想人格特征做分析。首先对文旅局的工作特征进行概括和关键词提取:通过官方网站查找县级文旅局工作职能,对访谈资料所取得的词源分析整理,依据扎根理论,应用Nvivo12.0 Plus内嵌的词频分析功能,提取句子中的关键词汇,以可视化图谱的方式,将原始资料中的高频词汇直观地展示出来。结果显示,文化、旅游、融合是排名前3的关键词;需求、项目、协调、推进、宣传、产业、事业、游客、服务、建设等词汇隐含了较为丰富的信息量;除此之外,磨合、专业性、弱势、主动、创新、知识、产品、乡村、交流、招商引资等词汇包围在外环。总体看,县级文旅局的核心工作与文化旅游活动相关,并包含满足群众与游客需求、项目开展、综合协调、规划建设等广泛的工作内容。结合访谈资料对关键词做多元化的分析发现,县级文旅局在机构部门中是“最年轻”的部门之一,其行政地位在党政机构中总体看还处于弱势地位;但文旅局的管理工作职责涵盖面广,需要将文旅涉及的多种因素进行整合,必然会要求局长具备与之相对应的个性和能力。

  2.3.2 基于扎根理论的县级文旅局长人格特征提取应用Nvivo12.0 Plus 词频分析功能,提取县级文旅局长人格描述句子中的关键词汇,以可视化图谱的方式,将原始资料中的高频词汇展示出来,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影响力是局长人格特质的关键词;专业性、打交道、代言人、市场化、待人接物、主动性、设身处地、开放性等体现其人格特质的不同方面;融会贯通、灵活性、判断力、知名度、适应性、知识性、事业心、人际关系包围在外环,涵盖了与其工作紧密关联的内容。

  通过对24篇访谈记录关于人格特质的描述进行反复梳理,阅读访谈原始资料,同时补充访谈时的非语言资料,如态度、表情等,在对文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利用Nvivo12.0 Plus对材料来编码分析。根据三段式编码程序,逐词逐句逐段阅读、编码、整理,通过不断比较,逐层探索归纳和提炼相应的概念和范畴。

  开放式编码。首先通过阅读文本材料,提取与文旅局长人格紧密关联的代表性语句,形成如“我们旅游业不是强势的产业,只能是通过影响领导来实现这个工作的顺利开展”等288条原始语句。其次是界定概念,通过对原始语句做多元化的分析,比较提取关键词,尤其是对存在语义交叉的句子,使用比较和归纳,抽取出最能体现人格的关键信息,例如将“保障企业的效益,设计或者策划项目的时候,多倾听企业的需求”界定为“服务企业”,形成636项关键概念。最后提炼范畴,以某一概念为中心,进行概念聚类,形成概念群,例如将“乡村振兴、兼顾地方发展、提升乡村文明、旅游改变乡村环境、遵循事业属性”归纳为“乡村责任感”。通过开放式编码并结合已有研究,得到“文旅融合思维”“协调沟通”“判断力”“影响力”“乡村责任感”等29个初始范畴(表2)。

  主轴式编码。通过聚类分析,每次只选择一个类属进行深度解码,围绕这个类属寻找相关关系,发现和建立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发展主范畴。根据不同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对其归类形成概括性更高的范畴。本文的研究主题是文旅局长的人格特质,经过主轴式编码,发现文旅融合思维、全域思维、市场思维、事业思维、判断力等符合“思维品质”的范畴;协调沟通、影响力、管理创新、政治品性、威望和修养符合“领导力”范畴;审美品味、宣传创新、动机驱动、时代属性、人才创新符合人格特质的“开放性”范畴。依据人格理论,对开放式编码形成的29个初始范畴进行归纳,形成思维品质、领导力、开放性、文化性、情感力、责任感和服务意识7 个主范畴,各主范畴代表的意义如表3所示。

  选择式编码。把研究中已探索出来的概念类属经过系统的理论分析以后,选择能够紧扣主题并提纲挈领的核心类属,把所有其他的类属串成一个整体拎起来,将最大多数的研究结果囊括在一个比较宽泛的理论范围以内[23],将其定义为核心范畴即县级文旅局长人格特质构成,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注:作者根据Allport提出的3种层次的特质[2],即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来体现不同维度的重要性排序

  从人格本身的特点来说,应该是共同性和独特性的结合。共同性体现在知识结构、战略思维、领导艺术、领导伦理等内容。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文旅局长作为领导干部应具备与其他领导干部相同的普遍性特质,例如“政治三力”①、良好的思维品质、道德素质和服务意识等,以及作为领导者应该具备的“4E+P”②关键素质[24]。但是在文旅局长身上又表现出独特的倾向性,图2中提出的7个维度就是针对县级文旅局长人格特质而界定的。如Allport所说,特质是一种层次结构,根据重要程度依次是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某个特质在一类群体身上是首要特质,但在另一类群体身上却可能是中心特质,在第三类群体身上可能仅仅是次要特质[2]。根据词频对文旅局长的特质做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思维品质的词频最高,是文旅局长的首要特质,在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性的地位,具有极大的弥散性和渗透性,影响着领导行为的所有方面;领导力、开放性、文化性构成中心特质,是个人在工作中通过威望、资历等独特方式发展起来的典型行为表现,是日常工作中的凝聚焦点,能够决定其对文旅工作的内容选择;情感力、责任感、服务意识是在工作中反映出来的某种偏好或反应倾向,如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对游客和市民的服务意识等,构成次要特质。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思维品质是首要特质,在推动本地区文旅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起及其重要的作用。表现为事业市场思维、全域发展思维和主客共享思维兼具。中央进行文旅机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但是,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底层逻辑不同、方式方法不一、表现形式各异,两个部门形式上合署容易,但实际工作中理念和内容的磨合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作为单位“一把手”③的县级文旅局长,若能够充分理解两种工作思维和模式,就会较快带领本部门顺利度过磨合期。例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客观上也要求县级文旅局长具备融合发展思维,推动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产业、产品之间的融合发展、内涵提升和价值创造。同时,在工作理念上,“要让旅政主管部门成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政府和市场、公民共同参与,形成一种合作、协商和伙伴关系”[25],可见,县级文旅局长与其他党政领导干部以管理为中心的思维特征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在与上级部门、平行部门和下属部门人员交往过程中,领导力表现在通过个人综合素养、社会地位、沟通协调等,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思想和行为[26]。研究表明,对文旅局长而言,综合影响力和协调能力是影响其领导力的核心。文旅机构在党委政府和部门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成功的文旅局长必须首先要获得上级领导的接纳与支持,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上行沟通结果必然的联系到决策的执行、资源的争取和部门工作效能的发挥。因此,县级文旅局长在说服上级领导的博弈能力、吸引领导注意力资源分配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县域文旅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政府各部门相互配合,构建从全局谋划的工作格局,有效整合区域内不同资源,建立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的体制机制[27]。但目前县级旅游从市场准入、旅游与环境的整合优化、景区的产业体系优化以及其他旅游管理的权限,大都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手中,文旅局长卓越的综合影响力和协调能力就变得十分重要。

  什么样的县级文旅局长能够具备上述影响力和协调力?根据笔者的调研,任职资历是重要的条件。长期在一个县(市、区)工作、担任过多部门的主管领导,这样的干部经验比较丰富、人脉广、阅历深,易影响上级领导、平级领导和下属,容易争取到各方面的支持,从而达成预期工作目标和组织目标。

  以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为代表的开放性人格是文旅局长的中心特质之一。文旅工作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无中生有”,这就需要逆势创新,适应发展,而开放性特质决定着创新的程度和效果。开放性是对新环境、新方式的容忍和探索[28],开放性的个体充满好奇,对新颖的、非传统的以及有创造性的事物充满兴趣。以往研究表明,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人格倾向的基层公务员更能够灵活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及突发情况[29],保持对知识和学习的兴趣,勇于打破常规去寻找处理问题的新途径[30]。文旅局长的开放性体现在动机驱动、宣传创新、审美品味、紧随时代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具体来说,个人要具备主动学习和自我提升精神,有较强的内在动机,对文旅事业有积极主动的追求;顺应文旅局工作方式,包容与紧随不断推陈出新的网络宣传手段。在文旅局长的访谈资料和新闻报道中,都从不同角度提到了借助网络站点平台展示地方旅游特色、拍摄创意短视频等,甚至有的视频获得百万粉丝和近千万的点赞。其他譬如能够结合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创新性转化、跟随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一代的需求和潮流等,都体现出文旅局长的开放性;在景区的规划、宣传和管理方面,需要具备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因为文旅局长虽然并不直接进行项目规划和设计,却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决策权,局长的美学素养会影响地方文旅发展的审美取向和审美高度。

  文化性是知识与信息、历史与传承的结合体。有些领导岗位对知识的要求低于经验,对专业性的要求低于管理艺术。但文旅部门不同,从文旅局的关键词分析中能够准确的看出文旅局的文化属性强,本系统内的“文化人”比较多,要处理的业务专业性高(如地方文化、表演、文物、非遗等),这就需要文旅局长的文化素养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研究表明,一个专业性强、文化渊源相对深厚的局长,不但能快速地了解当地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和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持对地方文旅事业发展的敏感性,还能对当地历史与文化资源的挖掘、文化精神建设、文化创新性解码、文化项目与应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以及提供特色的文化服务等有较深刻的理解,促进工作的开展。同样,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较高的文旅局长,容易成为县域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更好地履行地方文化旅游“代言人”的角色。调研结果也表明,评价是不是具备“文化性”特质的三要素是:学历较高(最好是人文社科类专业)、学养较深(平时注重人文知识积累和创作)和任职时间较长(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具备上述条件的文旅局长与岗位适配度更高、履职效果更好,职业压力相对较小。

  发自内心的情感力是工作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判断一位领导干部是否爱岗敬业、扎实工作的重要指标。从目前党政机关晋升规律看,文旅局虽说是锻炼干部的平台,但局长岗位并非是职务晋升的最佳位置,很少有干部从文旅局长岗位直接得到晋升,其业绩在党委政府众多的部门中也很难凸显。这表明,做好文旅工作需要有特别深厚的情感,即情怀,这是一种比感情更深厚的体验和倾向性。一位理想的基层县级文旅局长,需要怀着深深的热爱与追求专注于旅游和文化事业,不是仅仅将工作岗位作为个人晋升的跳板。唯有如此,才能够静心思考和研究,才能深入挖掘区域文化精神内涵,立足长远开展工作谋划。比如一些局长谈到,“本地品牌的打造需要前期大量的投入,物质的和精力的,培育周期一般也比较长”(R18);“看似风光,其实自己也要承受不被理解的压力和孤独”(R20)。可见,没有一定的情怀,很难做到坚持和耐心。但情怀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中历练出来的。基层人才一般在县乡上班时间较长。从地方实践来看,工作阅历比较丰富,最了解当地发展情况,经验相对成熟;从感情认同来看,对当地的资源、文化与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同,对家乡有着特殊感情,在工作中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更能提出务实有效的建议。20世纪90年代,一些地方从外地招聘的旅游局长(不含副局长)一般不成功,其原因大致在此。这也启示我们,县域文化旅游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是重头戏,要注重加强基层和本土人才的培养与选用,充分发挥地方干部的情感力。基层干部出身的文旅局长,其浓厚的家乡情感能够引领当地资源与历史、文化与旅游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敢于担负责任,善于迎接挑战,为乡村振兴做实实在在的工作,实现文旅带富。

  责任感就是自驱力和自控力,影响着专注力和事业心。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处于特定的位置,扮演特定的角色,担负一定的职责。通过履行各自的职责,个体会形成对自身职责的意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地驱使个体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促进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1]。发自内心的自驱力和源于自觉的自控力,都来自于服务社会的责任感。“郡县治则天下安”,县级部门最接地气,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县级文旅局长虽然多数情况下只是一个科级干部,但其责任不轻:作为传承传播地方文化、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促进文化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直接领导者和“前线总指挥”,承担着复兴地方传统优秀文化、丰富老百姓物质和精神生活、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税收等职责。如“我们也打算建立乡村振兴学院,培育乡村旅游的专业人才”(R18);“乡村旅游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收入,优化乡村的卫生环境”(R1);“我内心没有什么想法,反正做这所有一切都是为了家乡”(R20)。文旅局长的责任感是其履职的动力来源之一,良好的责任感可以促进文旅局长不断学习、深度思考和担当作为。

  本研究依据人格特质理论,运用扎根理论,构建包含思维品质、领导力、开放性、文化性、情感力、责任感、服务意识7个维度29项人格要素的县级文旅局长人格特质结构。县级文旅局长作为党政干部,既要具备领导干部的共同特质,还要根据文旅局工作特点具有适配的个人特质。研究内容来源于县级文旅局长及相关人员的访谈报告和网络报道材料,探索出的县级文旅局长人格特质结构,突出了文旅局长的岗位特质,使当前关于领导特质的整体性研究的指向性更加清晰,更具有本土化解释效力。研究结果验证人格理论,突出县级文旅局长特质表现,为机构改革后文旅局长的选配提供了人格方面的依据和方向。

  第一,注重树立人格特质与岗位相匹配理念,从源头上选好“苗子”。人格是在遗传基础之上通过后天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即使后天的培训也很难改变人格特质,因此县级文旅局长的选拔,不能过多期待上任以后改造人格特质使其适应岗位,而应结合文旅局的工作性质,选择人格特质与岗位更匹配的干部作为局长人选。众多心理学研究发现,成功人士不一定都具备某些特殊的人格特质,但是一些人格特质的确是大多数成功者所共同拥有的特征,某些工作与岗位也确实由具有某些类型人格特质的人来从事更适合;同时,人格特质可以预测职业成长。依照个性特征来安排工作,能够使人才使用效能最大化,促使文旅服务工作更加高效,公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可见,在公务员队伍中注重运用“人-职匹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注重专业化和领导力,实现专才与通才的结合。专业部门更需要专业过硬的内行人才来领导。从研究结果来看,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管理人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旅融合工作,更好更快地适应文化与旅游的全域、全过程管理。但是,作为单位“一把手”,文旅局长不但要成为本部门业务方面的骨干、权威、专家,即所谓的专才,还应该是行政管理方面的专家、管理工作的内行,即所谓的通才[34]。在机构改革的过渡时期,通才优于专才,领导能力、协调能力优于专业能力。当然,在通才型文旅局长履职的过程中,围绕机构改革的目标与需求,专业的训练必不可少,也要充分发挥系统内部专业人才的作用,让他们有发言权和存在感。当前,县级文旅机构专业人才匮乏是个普遍性难题,因此从长期看,有责任培育一支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文化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队伍。

  第三,注重建立人才测评与筛选机制,储备一支优秀的后备干部队伍。组织部门在选择县级文旅局长时,可以通过平时掌握的情况来选拔干部,也可以采用量化测评的方式筛选人才,测试的内容可分为文化知识测试和人格测评,但要注意测评标准需符合中国国情和岗位要求。文化知识测试着重考查专业知识、文化历史知识以及与旅游管理有关的知识;人格测评可以参照本研究结论,采用人格量表,倾向将思维品质、开放性、领导力、责任感、服务意识等方面得分较高的干部作为文旅局长候选人。虽然测试可能并不是最佳方式,但可以使选拔更有指向性、客观公正,从而进一步优化人才配置。

  第四,注重综合协调能力的培养,在资历较深、任职时间比较久的干部中选拔县级文旅局长。在管理中,人是最关键活跃的因素,一个好的文旅局长,应该根据文旅工作性质,把与上下级、平级部门、专家团队等的沟通放在事业发展和突破的重要位置,追求事业和市场的整体优化;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和方法,融洽的人际关系,通过努力树立威信与影响力,做到“向上争取资源,向下强化执行,横向争取合作”,开创文旅工作新局面。显然,那些资历深、人脉广、管理经验比较丰富、机关形象好、专业能力强的干部最适合担任文旅局长,如果任职时间特别难找到文旅工作规律、干出成绩,也很难在业内产生影响。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首先,研究的数据采集是从局部地区而来,虽然干部任用标准有统一性,但地区间文旅局工作风格和要求有几率存在着不一致性,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具广泛意义,未来的研究可以将样本扩展到全国多个地区。其次,本研究对文旅局长的人格特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经由质性研究得出,未经大样本的量化研究,今后可对理论模型中的维度和范畴做测量检验,通过统计分析验证理论结构的合理性。



上一篇:最新!住建部发布GB 55035-2023强制性新标准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悉数条文有必要严格执行 下一篇:75后一“美女”文旅局局长走火英文能力俱佳才貌双全履历不凡
推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