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行业人士就当前文旅行业面临的困难发表观点
来源:媒体公告    发布时间:2024-02-27 05:05:22

  目前整个文旅行业受疫情和防控政策影响,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全行业的收入预计不乐观,行业发展正处于十分困难的阶段。最近网上已然浮现了一些来自旅游企业求救的呼声,说明行业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艾蒂亚就此邀请了部分行业人士就当前文旅行业面临的局势、问题及未来道路等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希望能为行业抛砖引玉,以期共度时艰。

  2022年1-3月,在各地越来越严重的疫情和越来越严格的防控政策下,我冒着风险走访了北京、云南、四川、福建、黑龙江、浙江、江苏、山东等不少地方,深入文旅生产一线,考察各地文旅项目和经营状况,感觉当前文旅行业整体形势已经走到了一个比较危险的境地,全国绝大部分景区和企业在经历了2020、2021两个年度的打击,在已经严重遭受创伤的情况下,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又持续不断地经历了停业、景区封闭和游客量稀少等诸多坏因的打击,部分景区旅游人数下降90%以上,整个旅业已经萎靡不振。

  当务之急是要适当调整防疫政策,原因有二,一是新冠病毒已经影响两年多,目前还无法认定何时结束;二是目前的防疫政策已经导致行业出现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人们出行不便。我建议应该立即把当前限制各类人员流动的政策改为有条件地鼓励绿码和核酸阴性人员出行,而不是用各种手段限制出行,否则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全国的旅游业及航空、酒店业、餐饮业、会展业等相关产业的亏损和沦陷。

  经过两年多来与新冠疫情的战斗,中国文旅产业进入关键转折点。由于疫情的反复多点散发,行业经过多轮震荡,一部分企业通过市场和产品创新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一部分企业借助历史上的利润积累,体现了财务韧性;但绝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则已经或即将面临难以为继的生死攸关局面。尤其值得警惕的是,相当比例的文旅企业家和高管对行业的信心正在慢慢地丧失。面对难以预测的疫情发展,叠加俄乌冲突的高度不确定性,文旅行业怎么样度过至暗时刻,迫切地需要卓越的领导者,同时为企业家树立信心提供坚实的支持。

  作为危机时期的文旅企业家和高管,面对来自市场、企业、员工乃至家庭的巨大压力,一要积极乐观,坚定发展信心,明确方向与目标;二要成为布道者,凝聚共识,鼓舞员工同舟共济共度时艰;三要勇于创新,整合内外资源,激发企业的韧性活力,顶住挑战和冲击。

  与此同时,我呼吁政府加大对文旅行业的帮扶纾困的力度,在科学防控的背景下,积极创造有利于文旅行业可持续经营的政策和市场环境。此外,为具有发展的潜在能力的高精特新品牌企业和民生保障的小微公司可以提供精准和及时的财政、金融等支持,帮企业渡过难关。

  疫情时代的文旅,从市场消费环境到形式内容,我们面临全方位的挑战。面对疫情防控和现阶段产品迭代的硬性动因,同时面对体验需求日益多元、消费热点一直在升级的潜在压力,我们所有从业者都应该不断从内打破、再造、赋新,此时的短暂停摆同样是我们的机遇。尤其当线上线下打通,产业边界不断拓展,内需环境不断刷新,更要求我们从IP化运营、文化内涵提升、破圈跨界整合、技术革新再到商业综合体打造的通盘布局。

  我相信,春暖自会花开。锋尚文化希望能和所有同道者砥砺前行,一同推动文旅行业的发展创新。

  推动文旅产业线年,中国文旅行业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传统线下文旅行业频频受到疫情的冲击,万达文旅也在逐渐布局沉浸式文旅业态,并于2021年6月在延安红街推出了中国首部红色沉浸式情景体验剧《再回延安》。

  当前,国内沉浸式文旅行业正处于方兴未艾的时期,但我们也清晰地看到,许多沉浸式文旅产品举步维艰。究其根源,我们能否简单地归结为疫情因素?

  不被市场认可的沉浸式文旅产品,在打造过程中的普遍存在几个共同点。一是,盲目决策,追求大投资、大制作的鸿篇巨制,没有想好项目的投入产出比;二是,没做到运营前置,策划定位、筹建督导、商业植入、品控优化、演绎互动、营销导流、品宣推广缺一不可;三是,没有通盘考虑沉浸式文旅商品市场需求匹配度,不以市场结果为导向;四是,没有充分调研本地市场和周边市场特点,不能紧扣文化内核,产品创新和差异化不足。

  襄阳盛世唐城景区的沉浸式全景夜游项目《盛世唐城之大唐倚梦》是积极践行“旅游+”概念打造的沉浸式文旅产品,融合“旅游+演艺、旅游+文化、旅游+影视、旅游+商业”,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助推景区成功跻身省内一线热门景区,被文旅部授予了“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荣誉。今年景区新春沉浸式夜游更是开启了景区霸屏模式,历史性荣登央视各大频道8次之多,也成功取得了美团“全国电影小镇第三名”的成绩。

  艾蒂亚副总干事、华侨城文旅科技集团公司副总裁、华侨城文旅科技股权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

  当前疫情的持续反复与东航坠机事件令旅业雪上加霜,至暗将会持续,还是曙光马上就要来临?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上一篇:数字赋能实现“旅游+”文旅行业面临的四大问题与管理手段 下一篇:州文旅局:审视问题提出对策 推动文旅高水平展开
推荐查看